世卫组织呼吁立即停止食用这6种肉,别

2024/10/22 来源:不详

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是任何食物都无法比拟的。它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全面且数量多,跟人体的蛋白质接近,易消化吸收。

其实吃肉是讲究方式和方法的,只要正确吃肉,就能降低身体的患病几率,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以下几种肉类要停止食用,千万别等生病后才后悔。

01正确吃肉的好处

1.防止贫血

肉是较好的膳食铁的来源,能够帮助提供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相比蔬菜或其他补充剂内的铁,肉类中含有的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可防止贫血。

2.助增肌肉

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肌酸,能为肌肉生长供应足够的能量。肉中也包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以及钾,都是构建人体健康肌肉组织的矿物质。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肉类中含有较丰富的优质蛋白,摄取优质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多吃肉可以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为机体的免疫物质提供动力,可以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效果。

4.预防佝偻病

肉里面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D,适当的吃肉能够预防佝偻病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体保护视力。

02世卫组织呼吁:立即停止食用这6种“肉”,别等到生病才后悔

1.冷冻太长时间的肉

冷冻时间不是太长的肉是可以吃的,可能口感上稍微差一些,如果冷冻太长时间的肉,比如冷冻好几年的肉或者没吃完。

冷冻时间过长的肉被称为“僵尸肉”,这样的肉在你吃的时候会发现其所含营养物质低,也可能会在你化冻的过程中滋生大量有害物质。

2.生鱼片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生鱼片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被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

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身体脏器造成损伤,甚至会出现脾胃虚弱问题,也会加大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3.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也是《致癌物清单》中的一类致癌物,经常吃这类食物会增加鼻咽癌等癌症的风险,制作中式咸鱼需要经过高盐度腌制,暴晒脱水等过程。

制作中式咸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胃部会和胃酸发生反应,转化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对于人体造成极强致癌性,甚至会损伤各器官功能。

4.鸡头

鸡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的一种肉类食物,可是很多人却更偏爱鸡头,甚至在农村鸡头还有美好的寓意,比如升官发财。

可是鸡头当中携带一定的毒素,如果经常吃的话,很容易导致这些毒素进入到身体当中,从而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5.鸭脖

鸭的淋巴结较多,若未将淋巴组织去除干净,或后期蒸煮时温度不够高、时间不够长,人们就容易把病毒、细菌等一同吃进去。尤其是一些小作坊制作的鸭脖子,很可能没有全部去掉淋巴结。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延长鸭脖子的保质期,并让其红亮诱人,可能会加入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危害很大。而且鸭脖子过咸、过辣,常吃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影响较大。

03这几种肉对身体好,冬季可以常吃

1.鸽肉

俗语都有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使皮肤洁白细嫩等功效,且易于消化,对老年人、体虚病弱者、手术病人、孕妇及儿童非常适合。

煲汤多用“老身”点的老鸽,烧乳鸽是取其骨脆肉滑,而老鸽的营养和肉味都较为突出,因其经过长期的营养积淀。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2.羊肉

冬季寒冷对于怕冷的人来说,自然想要吃一些暖身驱寒的食物。其中,羊肉性温吃了能够为人体增加热量,是冬季暖身的佳品。建议体内寒气重,想要驱寒的人,应该适当喝一些羊肉汤,才能起到滋补强壮的作用。

羊肉搭配白萝卜炖煮汤水食用,具有助阳补精的作用,非常适合体虚的人进补。冬季天冷体虚的人容易着凉感冒,更应该多喝暖身。

3.乌鸡肉

民间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的传说,逢“九”吃一只鸡的进补习惯,很多地区都有保留。而乌鸡肉中含氨基酸要高于普通的鸡肉,而且含铁元素也比普通鸡高很多,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被人们称乌鸡是“黑了心的宝贝”。

乌骨鸡洗净血沫,装入锅内,加入葱、生姜等炖煮即可。如果有条件,可以加点党参、当归、黄芪等食补的药材。如果没有乌骨鸡,可以用柴鸡代替。

4.牛肉

牛肉者,古往今来之吃货称之为“肉中骄子”,它味甘性平,所含的肌氨酸比其他食物都高,并含有锌、铁、蛋白质,还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肉毒碱,对肌肉生长有很好的作用,还有补脾胃、养五脏、益气血、强筋骨的功效。

古人说“牛肉补气,功同黄芪”,所以寒冬来临,民间流行吃“煲牛肉”,既御寒又贴膘,安心顺利过寒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