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终生评委中唯一精通汉语的马悦然去世,

2025/2/24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7bqp2wo/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7日,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享年95岁。

在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生评委中,马悦然是唯一精通汉语的一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汉语文学向世界推广。

马悦然视觉中国供图

马悦然去世后,我在自己的邮箱里找到了一份留存的资料——马悦然与夫人陈文芬和记者们的对谈。

年10月,正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年,马悦然先生和夫人陈文芬来到中国,实际上,早在数月前就定下了这次中国行。这次来中国,马悦然主要是为他翻译的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中文版做宣传。但是,这么此时此刻,诺奖与莫言成为不能不说的话题。

陈文芬是马悦然的第二任夫人,本来是中国台湾的媒体人。

那一次的发问是陈文芬首先开始的,她说:“在这里我要问马悦然的问题,我今天充当记者问,我以前当过记者,也是因为当记者认识马悦然的。”

陈文芬:马悦然到底喜欢莫言什么?如果他喜欢莫言,他又翻译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这两者有没有共性,可不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

马悦然: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会讲故事,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去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不讲故事,他写诗,但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跟莫言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60岁的时候写了《记忆看见我》,他写他小时候的活动。莫言长大以后写也了很多关于他小时候的,他们有相同的地方。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一个博物馆,他十一二岁到博物馆去看动物,他对动物很感兴趣,他住在一个海岛,那里的小虫很多,他就找那些小虫,他有一种特殊方法研究文学。

莫言也同样对自然界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他的兴趣是另一方面的,他分析的是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东西,因为那几年肚子总是很饿,他希望找到吃的东西,但是他们对自然界都是相同的,这也许是他们唯一相同的地方。

莫言看过我翻成中文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些诗,莫言非常欣赏。

陈文芬:还有第二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莫言的作品,而且你以前是不是讲过莫言太会说故事,他写的太长了?

马悦然:我头一次跟莫言见面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我在中文大学当了一个学期的客座教授。有一天莫言来了,我们有一个下午花了几个小时谈,第二天他回北京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分房子,我不知道分房子是什么?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听说没有分到。

第二次是在台北,他跟9个作家同行,他在台北待了几天。有一天他们晚上出去看热闹,莫言不想去,就跟我在饭店里喝威士忌酒沟通。

第三次是莫言年他参加一个斯特林堡的戏剧节,跟北大一起合办的。

所以,我们没有多少机会见面,但是我们经常通信。

陈文芬:那你说莫言小说写的太长了。

马悦然:我觉得他真的写的太长了,他是年在《上海文学》刊登了他的小说《九段》,非常短,两页的小说,我觉得非常好,我马上翻译成瑞典文。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微型小说感兴趣,开始自己写。

陈文芬:我补充一下,年马悦然看了《上海文学》,你以前说莫言的小说太长太多,从《九段》开始,你是不是觉得他对文字掌握能力非常好?

马悦然:对。

陈文芬:我再问他一个问题,你到底翻译莫言哪些小说给瑞典学院看?

马悦然:我当时翻译的时候,就我看写得最好的小说叫《透明的红萝卜》,这个书是莫言写的最好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30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个你们也应该看。还有一些像《会唱歌的墙》和《姑娘翱翔》,我很喜欢《姑娘翱翔》这本书,这是莫言写的最像(英文)的一篇东西了。

记者提问:马悦然先生最早接触林语堂先生的语言开始喜爱上中文,林语堂的语言风格和莫言的语言风格有巨大差异,您怎么能够共同欣赏这两种语言?

马悦然:林语堂对道教的兴趣非常深,我读了他《生活的艺术》,我也对道教和哲学非常有兴趣,所以马上到图书馆借书来读,我就发现《道德经》译成中文、法文、英文的都不一样,我问一个瑞典汉学家哪一本译文最好,他说都不行。他问我你为什么不学中文呢?我说我愿意学,年的8月份我去学中文了。

记者提问:莫言的语言风格能不能让你看到近代中文作家语言方式的一些变化?

马悦然:你读莫言会想到中国古代会讲故事的人,像写《水浒传》的,写《西游记》的,和蒲松林写的聊斋,莫言的讲话能力就是从古代讲故事的人学来的,当然他自己也学过外国作家。

记者提问:在中国有很多人觉得在中国和莫言一样优秀的中国当代作家或者比莫言更优秀的当代作家都没有得奖,但是莫言得奖了,是不是说诺贝尔奖有一定的偶然性?

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选一个世界冠军,奖是颁发给一个好的作家,莫言是一个好的作家,世界上好的作家可能有几千个,但是每年只能够颁发给一个作家。今年我们选的是莫言,明年选另外一个,不是一个世界冠军,就是一个颁发给很好的作家的一个奖。

记者提问:有人说您在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莫言获奖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您认同这个说法吗?在这次评选中有一个很激烈的讨论过程,说服其他的评委是一个很艰难的工作吗?

马悦然:我们每一次争论都很激烈的,推荐一个作家是2月1号以前寄给瑞典学院的,以后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小组15个人,他们从个推选的人选了三四十个人,介绍给院士们,说这个是我们初步的选择。以后三月、四月名单缩小了,所以到五月底只有5个人。我们瑞典学院夏天不开会,我们夏天看那五个人的作品。我们9月份又开始开会,9月中旬开始开会,马上就讨论这五个人的作品到底是谁应该得奖,马上就开始投票,那个时候已经读了就马上开始投票,投了好几次,每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讲出来,最后投票就是在10月初,我就决定谁要得奖。今年不太激烈了,今年意见比较一致。

陈文芬:除了激烈以外这也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慢慢讨论出来的,是不是有那么大的随机性,我觉得这至少是很长时间的准备。

记者提问:刚才马老师谈到莫言长篇太长了,我想问一下马老师有没有读过他长篇,对他长篇的感觉怎么样?

马悦然:这个是非常好的一部小说,《生死疲劳》,开头都觉得非常好,但是后来读者的兴趣稍微减弱一些。

记者提问:我想问一下,有那么多优秀作家,评选诺贝尔文学奖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得到这个奖项,以及这个奖项有没有政治上的考虑?

马悦然:唯一的标准就是文学质量,我们对于作者政治力量,我们是不管的,文学质量是唯一标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