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枣的营养功效吃鲜枣要注意哪些三九养生

2023/2/17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鲜枣是没有被加工过,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枣中的营养价值丰富,对人体有着很多的好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鲜枣的营养功效、吃鲜枣的禁忌以及怎么挑选鲜枣。一起了解一下吧。

鲜枣的营养功效

防治心血管病

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对于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癌、抗肿瘤、抗突变

大枣中含有能抗癌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环-磷酸腺苷。对癌症有抑制作用。枣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于防癌抗癌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都有一定作用。

解毒保肝

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维生素C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减轻各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并有促进蛋白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的作用。在临床上,大枣可用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抗氧化

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及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有关,充足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

防治脑供血不足

大枣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防治脑缺血症并对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有保护作用。

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

中老年人经常会有骨质疏松,正处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中富含钙和铁,对他们均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大枣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增强人体免疫力

大枣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也含有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养血美颜

每日吃大枣三次,每次10枚,有养血美颜的功效。大枣配银耳炖食或煮粥食用,效果更佳。这也是由于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能促进造血,防治贫血,使肤色红润。加之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P和环-磷酸腺苷能促进皮肤细胞代谢,使皮肤白晰细腻,防止色素沉着,达到护肤美颜效果。另外,食大枣对妇女更年期潮热出汗、情绪不稳有控制和调补作用。还有,大枣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无怪乎我国民间一向把枣当作补气健身的佳品。

镇静安神

大枣中所含有黄酮--双-葡萄糖甙A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其中被分离出的柚配质C糖甙类有中枢抑制作用,即降低自发运动及刺激反射作用、强直木僵作用,故大枣具有安神、镇静之功。

吃鲜枣的禁忌

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

萝卜会有抗热血酸酶,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这两种成分都是红枣的克星,都会破坏红枣的维生素,从而导致红枣的营养价值流失。

最好不要用水煎煮

因为温度超过80℃,枣里面的维生素C就被破坏了。用清水洗净后,生吃是最有营养的,每天坚持吃5~8枚红枣,对身体非常有益。

不可过量

《本草纲目》中说:“多食令人寒热,凡羸瘦者不可食。”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不宜食用。因其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红枣气味甘、辛、热,性偏湿热,容易生痰生湿。痰湿壅盛的人多食红枣以后,原先的症状容易加重,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吃枣还要注意保护好牙齿。每天吃枣以不超过50克为宜。

服用退热药时禁忌食用

服用退热药物同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红枣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减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枣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怎么挑选鲜枣

看颜色

正宗冬枣果皮色泽自然过渡,青-黄-红三色间杂分布;糖精枣却是青红两色界限特别分明(这是由于泡水时的水面分界线留下的),或者完全变红一点青、黄色都没有。

摸表皮

正宗冬枣果皮饱满圆润,摸起来脆嫩而有韧性。在热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果皮免不了有点褶皱,尤其是尾部容易发软溃烂。就像冬天洗澡时间过长,我们的手指头皮肤也会褶皱一样。

尝味道

正宗冬枣口味清香甜蜜,皮薄而肉甜,丝丝入味。糖精泡的冬枣却是泡的了皮,泡不了心,皮甜肉不甜。且皮的甜味特别重,导致吃完后味发苦。

结语:食用鲜枣不仅可以帮助抗氧化,还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在吃鲜枣的时候,要注意不可过量,不可和黄瓜、萝卜一起食用,更不要在吃药的时候食用鲜枣,以防身体发生不适。在挑选鲜枣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观察其颜色和表皮有没有破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