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hell
2022/4/15 来源:不详北京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红萝卜
抿抿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
看到这首童谣,是不是很想过年了?
童谣是唱进心里的歌谣,心念及此,也会感觉甜丝丝的,对过年就特别向往!
要过年了,总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那些风俗,大概过去年味浓,跟这些风俗有关吧。
腊月二十八,贴春联和窗花
春联和窗花寄托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心愿和情感寄托,同时红色的春联和窗花把房屋装饰一新,红红火火十分喜庆,这是过年的标配,而且春联又有传承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文字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和美好祝福,是对过年唯美地表达。
为了把过年的气息布置得更加隆重,有些家庭还要挂灯笼、贴门神。大红灯笼、春联、窗花、门神,中国红、中国年,喜庆吉祥!
腊月二十九,祭拜祖先
过年祭祖,必须备上猪头、猪尾、纸钱、鞭炮。每到一个坟头,把祭品放在坟前,然后烧纸放鞭炮,一起作揖向祖先告拜,向祖先告知后辈们的生活情况,感谢希望祖先庇佑子孙后代。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守岁
腊月三十,也称除夕,过去的一年就要完结,新旧交替之际,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其乐融融平,十分温馨快乐!
过去大家庭,除夕夜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听长辈家训,总结这一年来的得失,来年有什么计划打算等,相当于家族会议。
压岁钱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发压岁钱了。晚辈向长辈作揖拜年,长辈就给小辈发压岁钱,一家人欢欢喜喜,开心快乐。
过大年
正月初一正式过新年了,俗称过大年。
拣柴(财)
除夕夜虽然守岁很晚,但是也要早起,有很多人正月初一很早就起来上山,折一些柏树丫回家,表示新年出门见财,寓意一年财源滚滚。
同样,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如果到了垃圾,就要破财,不吉利。
从初二开始,就可以走亲戚拜年了。我们乡里叫“新年客”拜年。所谓“新年客”,就是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妻,过了初一,就挨家挨户到亲戚家拜年。
“新年客”上门拜年,要厚礼相待,有礼金、礼品,前文说到的糍粑就主要是打发“新年客”的。
成都过年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过年的风俗大同小异,所谓移风易俗,不同的地方,有少许的不同。成都地区的新年风俗也有本土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撞新年钟
吃完年夜饭,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
除夕夜,大慈寺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大慈寺方丈亲自敲响响新年祈福钟。
⊙烧头注香
除夕夜十二点过,市民争先恐后到庙里烧头柱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现今,人们依然热衷烧头柱香,龙泉石经寺、都江堰赵公山赵公庙最为火爆。
⊙“人日”草堂祭杜甫
正月初七游草堂,从唐代兴起成为风俗。人们出于对诗人杜甫的景仰和崇敬,每年正月初七,市民们成群结队游草堂,祭奠杜甫。
⊙武侯祠大庙会
武侯祠有三国古韵,大庙会上有三国主题灯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艺表演、绝技精彩纷呈,还有主题巡游、成都小吃,热闹非凡!
图虫
心照不喧⊙塔子山公园灯会
宋朝时期,在新年的时候塔子山就有灯会了,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可见当时灯会盛况。灯会的时候,兼有民间曲艺、杂技表演,游客如织。
⊙黄龙溪烧火龙
烧火龙是龙灯会中的一项核心项目,烧火龙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十分热闹!
这些风俗习惯是几千年演变而来的,尤其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几千年的发展,是生活常识的体现,所以在农耕文化时期,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自发行动,所以那时这种风俗习性能够很好地贯彻施行,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所致。
而且那时物质困乏,娱乐消遣很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庆祝活动,而且这些风俗也有很强的仪式感,所以参与感和获得感就非常强烈。
到了现在,我们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些风俗在当代环境下,不成立了,而且也没必要了,不受重视了,参与感弱了,获得感不强烈了,所以年味就变得“淡”了。
但是,尽管如此,为什么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千辛万苦地回家过年呢?其实深植我们内心对“家族”归属感没有变。
过年的时候,我们希望全家聚在一起,那是一个情感共融和分担,这是一个情感寄托和亲情加持的时刻,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
有专家说:中国人过年的“回家”——“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家”更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春节过年回家,短短的十天半月形成几亿人的人口流动,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足以说明当今中国人从骨子里依然是春节的属性。
现在是一个转型时期,是大变革时代,在工业文明时代,也许新的风俗也在衍生和形成之中,在未来某个时候,年味就回来了。
-END-
编辑:西哥
排版:暖暖
图片:网络/
合作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