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分是什么意思秋分节气传统习俗你
2023/2/17 来源:不详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秋分作为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作为“二分二至”之一,历来受到人们重视。那你可知秋分的“分”当如何解释?
秋分的“分”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均分”,意味着这一天昼夜均分,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我国处于北半球,就开始昼短夜长了。
第二是“一半、平分”的意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人们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秋分正处仲秋,即平分秋色之意。
第三是“分水岭”,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就是秋分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所以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
与其他节气一样,秋分也有三候。
古人喜以阴阳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由于天气转冷,蛰居的虫蚁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以避寒。再者进入秋季尤其是仲秋以来,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
此即是秋分三候,谓之——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没有今天的日历,所以二十四个节气就成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尤其是“二分二至”。数千年来,秋分不管是从民间还是官方都是重要的节气,故而形成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
一、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今天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汉至唐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而“祭月”则是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例如在今天的北京,还有日坛、月坛、天坛、地坛等公园,其中“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正所谓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所以跟官方仪式比起来,全国各地的祭月习俗各有差异。
据《北京岁华记》记载,老北京祭月的习俗是:“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而杭州江浙一带,习俗则不同,“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斋月宫’。”
在广东祭月时则是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的月亮神像。
但因为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而古人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往往有“男不拜月”的说法。
二、吃秋菜
说到节气习俗,当然少不了吃了。尤其是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实在不宜多吃哦。
那么秋分吃什么呢?答案是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当地有农谚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苋菜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小便不利,水肿。
根据现代中医理论,秋天要滋补,以达到阴阳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所以我们应该多食用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三、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竖蛋”的试验。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或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天文学家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春分和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年前,人们在这一天“竖蛋”,以庆祝春天、秋天的到来。
那么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
一种说法是秋分或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稳定性最好。但这其实是一种伪科学,因为太阳对鸡蛋的引力相对于地球对鸡蛋的引力实在是太小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春分秋分时节,不冷不热,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这种说法也欠妥,那么科学解释是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同时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那种粗枝大叶毛毛躁躁的就别去尝试了。
秋分当天记得“竖蛋”哟。
四、送秋牛
牛在古代的时候,是耕地的主力军。秋分一到,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能言善唱的民间艺人,说的也主要是些秋耕和吉祥的话,但有一点,他们每到一家都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呵呵愿意给钱为止。
送的图呢,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言词虽然随口而出,但却句句押韵动听。比现在的“freestyle”好听多了,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五、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六、候南极
“候南极”,这个“南极”不是今天的南极洲,也不是南极仙翁,而是指南极星。
据《史记·历书》载:“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因为我国在北半球,所以南极星只有在秋分前后才能见到一次。同时,古代统治者以南极星的出现为祥瑞,意味着天下太平。所以皇帝们会在秋分这天的早晨,带领文武百官去南郊迎接南极星,逐渐地也就形成了秋分日“候南极”的习俗。
瓜果满枝谷满仓,日光夜色两均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属于中国农民的重大节日,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自此以后,秋分又多了一层更深层次的意义。
延续千年,传承至今,有的习俗依然存在,有的习俗却慢慢消失,被人们遗忘。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融入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用心传承。
文
丁十二图
网络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哦。每天共话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