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研讨会记忆框架的

2022/6/8 来源:不详

那个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的萝卜

或许是少年之梦的投射之物

是黑孩忍受痛苦

夹缝中生存下去的支撑

Part.1

周二下午,罗华老师引导同学们展开了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研讨会。

经过对莫言本人生平的研究和对其过往著作的研读,我们小组决定以“记忆框架的文学建构”为主题进行研讨。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产生过意见的分歧,但最终达成一致,大家都对讨论结果颇为欣喜~(o^^o)

小组分工

1

汇报:胡怡萱

2

记录:孔唯雅

3

推文:夏婉哲

4

PPT:陈静怡李白姿

Part.2

①对于文章标题的构思

a.关于小标题的讨论

b.关于公社经济与小农经济的讨论

②对于记忆场的设想

a.为何是滞洪闸而不是泄洪闸?

b.小说中的故乡与真实故乡的差异?

③对于黑孩形象的探讨

a.一个闯进成人世界的孩子

b.黑孩被带入成人世界的过程

c.如何通过时间线表现出来

d.“代际”的含义解释

Part.3

?视角多重性——记忆的代际隐喻

?记忆双重性——欲望的重构反思

?文化二元性——寻根的记忆场域

?

一、视角多重性——记忆的代际隐喻

“个人脱离自我,需要人们为他开启群体的观察方式,以便融入群体活动的圈子。”

——莫里斯·哈布瓦赫《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

黑孩是个父亲失踪、母亲去世的孩子,除了后母以外,黑孩第一个真正接触的成年人是小石匠,而他也是经由小石匠的带领,才真正进入了成人工作场所——滞洪闸。在某种意义上,小石匠是为黑孩开启群体观察方式的人,而他在黑孩心中留下关于集体记忆的第一幕就是忍受疼痛。

作为一个有效劳动力的“多余人”,一个闯进了成人工作世界的孩子,黑孩“脱离自我”,证明自己成人的唯一方式便是通过身体上超越年龄的诸种忍耐实现自己的成人礼。

小说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铁匠铺里,小铁匠让黑孩去捡滚烫的铁钻子的场景,他一共两次捡铁钻。

从被动到主动,黑孩用自己身体的疼痛见证了在集体中成人的记忆,弥合了代际相处的种种压力,进入了集体生活更为公共的记忆圈子。正如尼采所言:“为了记住某事,人们把它烙印下来。”

在这个集体记忆中的叙述主体——黑孩是怎样的存在呢?从年龄上看,他是个孩子,但他的行为又不同于孩子的天真质朴;从心理诉求上看,他更像是个大人。

所以,我们将叙事视角定义为“成人装扮过了的孩子的回忆视角”,其所展现的是一个代际体验的经历,是被个体记忆所让位的集体记忆,这种多重视角将记忆引入到为时代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