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都有哪些牛河南日报客户端带你说文解牛
2022/8/11 来源:不详子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象征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今日,本报特撷取几桩“牛”事,说文解牛,共话新春。
它们有的意蕴悠长、内涵丰富——憨态可掬的“亚长牛尊”,述说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体形宽大的“镇河铁牛”,见证人们对河清海晏的向往;有的承载梦想、饱含希望——“打春牛”妙趣横生,寄托着人们对明媚春天的向往,《幸福牛》惟妙惟肖,表现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的见证历史、书写传承——土火邂逅,孕育出北齐陶牛,折射出星汉灿烂的华夏文明,刀骨碰撞,雕琢出甲骨“牛”,展现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
牛年说牛,牛气冲天。希望这些“牛”事,能激励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共同书写新的辉煌。
亚长牛尊最佳形象代言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
体态壮硕、四足粗短、纹饰华美……不久前,来自多年前殷商王朝的“亚长牛尊”亮相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其憨态可掬、冲劲十足的形象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了文博领域“牛年说牛”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考古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在殷墟宫殿区附近“亚长”墓葬中发掘出土了这件牛尊,他说:“这是迄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牛形青铜器。殷商王朝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顶峰时期,这件牛尊是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典型代表,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纹饰雕刻堪称精美绝伦。除了牛腹部两侧的老虎纹饰,牛身上还有鸟、鱼、夔龙等多种动物纹饰。”
“亚长牛尊”通长40厘米,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再来细细观察这件牛尊:牛头前伸,嘴唇微微张开,正面看上去好像在对着您微笑,非常生动有趣。牛身背部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盖子,盖子上有一个半环形小扭,作为打开盖子的把手。盖子和器身有子母口相结合,十分巧妙。
何毓灵说,通过“亚长牛尊”可以考证殷商时期的畜牧业状态。牛尊的横截面呈三角状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浑圆的体态,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这是当时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圣水牛”,仍为野生,尚未驯化。
商人为何铸造这件青铜器?何毓灵认为,商人非常重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在商人的观念中,尚未驯化、体格健壮且有一双弯曲有力大角的水牛更具灵性,所以让它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担负通天地神兽的重要角色,表达了商人对祖先和自然神至高无上的尊敬之意。
青玉琢吉牛为君纳祥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
“抽中了河南博物院的红包封面,今年肯定牛气冲天!”“这红包封面既有历史沉淀又有新潮创意……”2月10日,河南博物院联手腾讯博物官推出抽取红包封面活动,上万个红包封面不到半个小时被抢完。
“青玉琢吉牛,为君纳祥福”。河南博物院红包封面选取了正在展出的西周文物青玉牛首形佩作为图案。青玉牛首形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器物呈片状,双牛角弯曲对称,“臣”字形目,小耳朵,嘟嘟脸,造型优美不失可爱。
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王景荃说,玉是吉祥的象征,这件牛首形青玉佩是古人用来佩戴胸前以保平安及辟邪,同时也表达了对牛的崇拜。古人对牛非常有感情,从仰韶时期就开始驯化牛,让它成了中国农耕文明中最重要的劳动力之一,成了文明进程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牛通常给人是踏实、勤劳的印象,但它也有威武霸气的一面。在河南博物院“明清河南”展厅门口,就有一尊“镇河铁牛”,其通体呈铜黑色,体形宽大,双目如炬,宛若威震八方的“门神护卫”。
“‘镇河铁牛’跟治理黄河水患密切相关,是为了抑制洪水而铸造,也可以称之‘镇水兽’。”王景荃说,这尊铁牛铸造于清乾隆十三年(年)。它来自荥阳泗水河边,泗水是黄河的一个支流。明清时期,黄河时常泛滥成灾,人们受大禹治水用铁牛镇河患、治水英雄李冰刻制石犀“厌水精”等传说影响,想到铸造“镇河铁牛”以借助神的力量镇服水怪、抑制水患。
此外,正在河南博物院汉代展厅展出的鎏金铜牛虽然小巧,但精美的造型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鎏金铜牛出土于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东汉铜器窖藏,窖藏内有大量鎏金铜器,如铜象、铜牛、铜鹿、铜马、铜羊等,充分反映了东汉高超的鎏金工艺。”王景荃说。
北齐陶牛倔强有力真牛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何可
郑州博物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的安阳二号展柜里,距今年左右的一头北齐陶牛静静立于平板之上,迎接又一个牛年的到来。
陶牛的刻画细腻生动,牛头高昂,脖颈坚挺,双目圆睁,鼻翼张开,双唇紧闭,四肢强健,支撑着健硕的躯体,尾下垂,尾尖贴于左后腿,展现出一股倔强有力的“牛气”。
“陶牛整体造型栩栩如生,寓动于静,充分显示了南北朝时期工匠在陶塑艺术方面高深的造诣。”2月10日,郑州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崔龙妹说。
这尊陶牛应为北方黄牛,长32厘米、高22厘米,年6月出土于安阳贾进墓。这件藏品是用泥质红陶模制。烧制后施白衣,然后绘出红彩、黑彩、黄彩,由于长时间埋于泥土,彩绘多已斑驳脱落。头顶两侧分别有四个小孔,应为安插木质牛耳、犄角之用。
陶牛器物,是土和火孕育出的生命,其流淌的美学与历史,是身份、等级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这件精美的陶牛器物,充分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崔龙妹说。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贾进为北齐时期的车骑将军,是西汉早期著名政治家贾谊的第十一代孙。
这头牛可不是用来耕地的,而是充当出行工具。牛背上的人字形轭清晰可辨,结扣俨然。据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争,马匹数量锐减,牛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牛车成为一种时尚。当时世家大族出行时要追寻舒服和安逸,带篷的牛车不像以轺车为代表的马车那样车身敞露,且牛车车厢大,乘坐者在里面可随意坐卧,又因牛步徐缓,颠簸程度比马车小……这些特点,对于养尊处优恬淡轻闲的士族阶层更为合适。
内乡县衙“打春牛”抢福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刁良梓通讯员王勇
铛!铛!铛!锣声响起!
2月3日是立春日,一大早,在内乡县衙大堂,一名“衙役”敲锣三次,大喊一声:“打春喽!”
“县令”根据习俗三击鼓,口中高声唱词:“一击风调雨顺、二击五谷丰登、三击吉祥如意!”击鼓完毕,“县令”带“衙役”绕春牛三圈,并执棍鞭打春牛,牛腹内的五谷、干果纷纷落地,群众欢呼抢食,寓意抢“福气”。
每年立春日,这样热闹的喜庆场面都会在内乡县衙上演,已经持续多年。
内乡县衙“打春牛”是流行于当地的习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民间则称“打春”。这一日,民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抬纸糊春牛游街,群众往牛身上撒豆祈福,以避“水痘”之灾。游街完毕进行“打春牛”活动,之后群众游街闹春,家家户户长辈给孩子带上春鸡、亲朋互送“春牛”或“福”字剪纸以示祝福,群众家里这天要摆宴待客,并用萝卜、青菜等制作春饼等食物“咬春”,以去春困。蛰伏一冬后,农业生产将从立春这天起逐步恢复。
内乡县衙“打春牛”习俗围绕时令节点,人们自发组织庆祝仪式和农事生产,有序安排衣食住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由此成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骨文上探“牛”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任国战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遂旺
农历辛丑年,让一个“牛”字冲天。2月10日,记者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甲骨纪事展厅,看到有一个橘黄色的展板格外醒目。一张巨大的甲骨图片上,印有一个书本大小的甲骨文“牛”字,旁边还配有一个现代汉字“牛”。
农历牛年将至,凡是游客走到此处,都会不由地驻足细细品味,拍照留念。“甲骨文的‘牛’,是个象形字。你看,牛头部是简笔画象形,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边向上弯立的两竖表示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说。
一个展柜里面,躺着一片上大下小的牛肩胛骨,上面刻画了不少文字。“从这个展品得知,商朝就有多种牛。‘册千牛千人’,这句卜辞记载了商人用来祭祀的牛多达上千头。甲骨文中所见的‘牛’,多以颜色分类,有黑色、杂色、红黄色、黄色……可以看出商人祭祀很是看重牛的颜色。”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李振洲告诉记者。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一个“牢”字。导游说:“牛在殷商时期不属于野生动物,是圈养牲畜,从这个‘牢’字就能看出来。在打猎的内容中,没有牛的踪迹。”
“目前,殷墟甲骨文的‘牛’字有余见。甲骨文记载‘牛’最主要的用途是祭祀,相比于羊、猪、狗等其他祭牲而言,‘牛’字不止使用频率高,而且使用数量大,可以成百上
千。”安阳师院甲骨学专家韩胜伟博士说。
十二生肖中,牛排行老二。“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除了牛之外,还有鼠、虎、兔、龙、蛇、马、羊、鸡、狗、猪,却没有猴。”韩胜伟说。
舞阳农民画出“幸福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海方通讯员张晓甫赵明奇
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老牛或低头畅饮,或目视前方……2月10日上午,在舞阳县农民画家协会主席张新亮家中,一幅农民画《幸福牛》即将完工。
“农历牛年即将到来,这两头耕牛寓意着奋斗,旁边的玉米象征着丰收,清澈的溪水代表了生态环保,整幅画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因此起名‘幸福牛’。”正拿着画笔为耕牛“点睛”的张新亮向记者解释。
今年55岁的张新亮是该县吴城镇板张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自幼爱好绘画,“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立志要把舞阳农民画艺术发扬光大。勤奋的他先后创作出多幅优秀的农民画作品,一些作品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
在张新亮看来,牛代表了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为迎接牛年创作这幅农民画,一方面是赞美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舞阳农民画将不断丰富创作题材和内涵,努力在色彩、画面、人物造型、场景设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加生动地记录新时代,为建党周年献礼。”张新亮说。
6年,舞阳农民画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阳县也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舞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文超告诉记者,牛年到来之际,该县已先后组织20多位农民画骨干以“牛文化”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与牛相关的农民画精品力作,舞阳农民画必将在牛年展现更牛的新气象。
编辑: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