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打碗花,又叫牙痛草,像极了喇
2024/1/20 来源:不详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虽然我出生在城市,但是一直以来对农村有着特别的情结,喜欢那种远离喧嚣宁静的山水环抱的环境,还有带着泥土芬香的空气,喜欢那些尚未开发歪歪曲曲的泥巴乡间小道,还有路旁山里茂密的花草树木,它们总是默默地奉献着,成就了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自然景观。
民间俗称的“打碗花”,曾经是农村最泛滥的一种小型藤本植物,生存能力极强,不惧盐碱地,也不怕风霜雨雪,只要有一丁点土壤,便能在此生生不息,鸟儿将它的种子传到很远的地方,用不了很久就会连片生长。即便一株株拔除,只要不小心遗留根部的一个小芽,来年又能发芽生长,难以根除,被农民视为头痛的害草。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看待,“打碗花”也不例外,虽然繁殖快,危害庄稼生长,但它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古代曾经是我们祖先充饥的口粮,治伤的良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可变废为宝。俗称“打碗花”,又叫“牙痛草”,像极了喇叭花,胡萝卜素含量高。
“打碗花”属于旋花科植物,藤蔓细小常借助旁边的草木缠绕攀缘生长。《中国的野菜轻图典》对“打碗花”描述得惟妙惟肖。
“主根较粗长,横走。茎细弱,匍匐或攀缘。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萼片5片,宿存;花冠漏斗形或喇叭状,口近圆形而微呈五角形,粉红色,喉部近白色。”
传说“打碗花”是由灯碗花演变而来的,也有人说其花朵开放后,会向上卷曲,更像一个小碗而得名。据村里的一些老人讲,打碗花不能够采它回家,要不然会将家里的碗打碎,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碗,打碎了又要花钱去买,让人心疼。
它的叶子为浅绿色,叶片基部心形,叶缘分裂几个向外的尖头,整体戟形状,像极了古代战场上的戟叉。由于它的基部像竖起的两个兔耳,因此有的地方又称“兔耳草”,种子为黑色。“打碗花”的花与喇叭花相似度高,然而它们不是同一种植物。
《救荒本草》中记载的“打碗花”:“生平泽,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山药叶而狭小。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筋粗,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打碗花”绽放时虽也是呈喇叭状,但色彩清淡,多为粉色,花冠上有白色的纹路;而牵牛花的花花冠相对大,颜色鲜艳多样,不仅有粉色,还有红色、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牵牛花叶子则是桃形或心形,有明显的区别。
牵牛花“打碗花”全株可入药,夏秋采花鲜用。秋季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根茎有小毒,含有防已内酯、掌叶防已碱,叶含山柰酚-3-半乳苷等成分。具有健脾理气、活血调经、消肿止痒、促进消化的作用。
尤其是在治疗牙痛方面表现不俗。具体做法:将“打碗花”采摘清洗干净后,再放石臼中用木棒捣碎,最后均匀地涂抹在病牙处,紧紧咬合,每5分钟更换一次,如此反复多次,能够起到缓解牙痛的效果,因此民间又叫“牙痛草”。
此外,“打碗花”还有消肿止痒的作用,遇到皮肤瘙痒起湿疹等皮肤病灶情况,或者受到蚊虫叮咬,可选择将新鲜的“打碗花”捣碎外敷,可消炎杀菌,减轻或消除瘙痒,健脾利尿也是它的功效之一。
其实“打碗花”的嫩叶茎、花和根在民间均为美味佳肴。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比白菜要高出20倍。花和嫩叶茎可用来煎、炒、蒸、炸、煲汤和熬粥,与鸡蛋、豆腐是绝配,比如打碗花蛋羮、打碗花蛋羮,打碗花豆腐海米汤等菜肴清爽而不失鲜美。地下茎富含淀粉,可蒸来吃,但因根有一定的毒性,建议少吃。
“打碗花”还可被用于酿酒、制饴糖。另外还是猪、羊、兔等动物的优质饲料,既可直接作为牧草鲜吃,又可收割后带回家煮熟再参入到普通饲养中投喂。“打碗花”可制作农药的,其茎叶和根有毒,有灭蛆、杀螟虫及黏虫的作用。由于“打碗花”有耐盐碱、耐贫瘠、耐旱的特性,可广泛用于沙漠、岩碱石等地带引种,达到强有力的护滩防风的效果。